情法交融促和谐

来自咸安区人民法院永安人民法庭的报道

2016-08-01 11:23
    浏览: 3076

记者 原子 特约记者 曹一平 通讯员 徐德强

咸安区人民法院永安人民法庭地处永安城区,管辖永安、浮山两个街道办事处,辖区人口近20万。近年来,该庭坚持“调解优先,调判结合”的原则巧调社会矛盾纠纷,促进了辖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。近三年来,该庭共受理各类民商案件1700余件,审结1500余件,先后被咸安区委政法委评为“人民满意政法单位”、被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“人民满意好法庭”、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“全省模范法庭”等荣誉称号。庭长李建宁2015年被市中院评为“全市调解能手”。

李庭长的座上宾

  “李庭长呀,你怎么这长时间不来我家调解了呀。”6月7日上午9时许,咸安区人民法院永安法庭庭长李建宁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,正在梳理案卷的李建宁闻声就知道,又是陈爹爹来了,于是急忙起身端茶让座。

  年过七旬的陈爹爹家住咸安区浮山街道办事处大畈村,老伴早年去世后,不愿意与两个儿子生活,却到处向人诉说两个儿子不赡养自己。自2013年4月起,陈老爹几乎每周都到永安法庭状告两个儿子,要求法官为他主持公道。李建宁通过到老人所住的村组调查,发现事情并非老人所说的那样。

  2015年春节前夕,看到在外打工的养子回来了,陈老爹又跑到永安法庭找李建宁,要李建宁随他去家里“教育教育那个儿子”。到了陈老爹家,李建宁把老人的两个儿子叫到一起开家庭会,还特意把隔壁邻居及村干部请来做两个儿子的工作。家庭会上,老人的两个儿子都感到很委屈,两人告诉李建宁,他们每年都按时给老人生活费,该承担的赡养责任他们都承担了。老人的隔壁邻居也向李建宁证实,他的两个儿子尽到了赡养责任。

 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?后来,陈老爹每次到法庭找李建宁,李建宁就放下手中的工作陪老人聊天,聊着聊着老人就不提儿子不赡养自己的事了,而且每次聊天后都是高兴地回家。李建宁终于明白了,独处的陈老爹其实是患上了孤独症,内心空虚才拿两个儿子说事。于是李建宁特意叮嘱老人的两个儿子,今后要多陪陪老人。此后,陈老爹也成了李建宁的座上宾,有事没事跑到李建宁的办公室聊天。

办案法官6次上门送法律文书

  永安法庭是咸安区人民法院下辖最大的法庭,近几年来,辖区内民间借贷纠纷、婚姻家庭纠纷、相邻权纠纷和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案件逐年上升。特别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猛增,每年多达200余件,给该庭法律文书送达和案件审理带来难度。

  今年5月的一天,永安法庭收到咸安永安市民张某(化名)的诉状,张某状告该区某单位职工吴某(化名)一年前为他人担保向其借款120000元,下欠90000元到期未还,要求吴某偿还本金及利息。可吴某对永安法庭的传票传唤置若罔闻,也未向法庭提交书面答辩意见和相关证据。

为了将法律文书送达吴某手中,承办此案的法官只好利用早晚空余时间上门,而吴某避而不见。6次寻找吴某无果后,今年4月19日,承办此案的法官来到吴某的工作单位,向其领导反映情况,在其所在单位的配合下,承办该案的法官终于依法完成了法律文书的送达工作。据了解,近年来,民事诉讼中法律文书送达难问题日益突出,成为影响司法效率的瓶颈,该庭法官经常为一件案子的送达工作跑上好几趟,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花在送达上,因第二天要忙于送达和调解,常常都是当天晚上加班制作法律文书,为促进社会和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。

女法官巧断离婚案

 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。面对一宗宗婚姻家庭案件,永安法庭的法官们尽力做好诉前调解,妥善做好双方当事人的稳控工作。

  2014年10月的一天,永安法庭女法官小陈受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,这是一起典型的老夫少妻组合,丈夫年过五旬,而妻子才四十岁。2006年秋,在咸安从事建筑行业的伍某(化名)在妻子去世后,经人介绍与来咸安务工的女子卫某(化名)相识并组成新的家庭。婚后由于年龄的差距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差异,夫妻俩因生活琐事纠纷不断,甚至发生肢体冲突。女法官小陈接案后,找准双方还有感情基础这一突破口,耐心细致做双方的思想工作,通过庭前和庭后调解,双方被小陈法官的真诚所感动,接受调解两人和好如初,去年两人还生了一个男孩,生活过得美满幸福。

高桥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