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哥,这钱你收好,咱俩这事就翻篇了!”在嘉鱼县法院鱼岳法庭的调解室里,75岁的胡某甲颤巍巍地将赔偿金递到同村老人胡某乙手中,双方握手言和。
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,背后彰显了乡村司法中法理与人情的巧妙平衡。
基本案情
75岁的胡某甲驾驶正三轮摩托时,不慎与70岁的同村村民胡某乙发生碰撞,导致胡某乙多处受伤,经鉴定,构成十级伤残。
事故发生后,胡某甲主动垫付了全部住院费和部分护理费,但在后续赔偿问题上,两家人却陷入僵局。胡某乙因腿部受伤影响生活,提出包括复查费、护理费、伤残赔偿在内共计9万余元的赔偿要求;而胡某甲年事已高,前期垫付费用已掏空家底,无力承担高额赔偿。两家人谁也不肯让步,无奈之下,胡某乙遂诉至法院,这份持续近70年的邻里情濒临破裂。
三维调解
面对这一棘手情况,承办法官深知简单判决可能厘清法律账,却会算错乡情账,于是采用“释法、借情、算清” 三维调解法化解矛盾。
以“释法”明晰责任。法官单独与胡某甲一家沟通,释明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定范围,肯定其前期垫付的担当,同时点明若后期涉及到强制执行对双方的不利影响,让其认识到赔偿的必要性。
以“借情”软化对立。考虑到两位老人近70年的同村情谊,法官邀请同村村民参与调解,通过细数几十年的邻里过往,唤起双方对乡情的珍视,软化对立情绪,促使两人同意坐下来协商。
以“算清”促成和解。法官当着两家人的面精准核算赔偿账,既向胡某乙说明胡某甲的经济困难,指出后期若涉及执行环节,可能出现执行不能的情况,同时也建议双方最好一次性了结纠纷。最终,胡某乙主动将赔偿金额降低,双方达成一次性支付协议。
握手言和
调解成功次日,两位老人在子女及代理人的陪同下签署了调解书。这张调解书不仅为两个家庭带来了温暖,更藏着乡村调解的智慧 —— 既守住法律底线算清 “权利账”,又牵住乡情纽带顾全 “人情账”。
正如承办法官所说:“对农村老人来说,一次握手言和的调解,比十份判决书更暖心。”